鞋用胶粘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
|
鞋型
|
常见问题列表
|
原因分析
|
处理方法
|
休
闲
鞋
|
一.鞋底脱胶
|
1.处理剂未干或处理剂烘箱温度太低或流速太快;
|
处理剂过烘箱温度提高或流速调一下;
|
2.烤箱温度过高;
|
实际温度调至70±5℃为宜;
|
3.压机压力过大
|
实际压力控制在30±5kg/cm2为宜;
|
4.贴底不到位
|
一次贴到位,不能像别的材质二次贴合;
|
5.材料油性过重
|
在处理剂内加硬化剂或用920AB试胶
|
6.橡胶底没有打粗或打粗不够粗;
|
橡胶底要打粗且打粗要均匀;
|
7.鞋底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正确识别鞋材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;
|
8.胶水未加硬化剂或不够
|
加硬化剂或加足硬化剂
|
9.TPR破水,干燥不完全
|
a.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完全干燥
|
b.在TPR破水中添加RFE,加速其结晶速率并提高其抗油性
|
10.TPR油性较重,破水处理不到位
|
a.在TPR破水中添加RFE,加强其抗油性
|
b.进行TPR表面前清洗
|
c.用接枝胶打底胶
|
11.胶水干燥程度不足
|
a.胶水与固化剂的比例要合适
|
b.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干燥完全
|
12.拉力小,易张开
|
a.提高胶水的初期拉力
|
b.鞋底打磨,确保鞋面与鞋底吻合
|
13.RB破水干燥不完全
|
调整烘箱胶时间,确保完全干燥
|
14.处理剂处理效果不佳
|
a.建议用双组分处理剂
|
b.若用单组分处理剂,建议在其中添加RFE,加强其处理效果
|
15.RB表面打粗程度不足
|
a.建议用钢丝轮打粗,并擦去表面粉末
|
b.打粗后的RB应在一周内成型且应用袋子包装,避免受污染
|
二.鞋面脱胶
(擦色革)
|
1.清洁剂干燥不彻底;
|
加强干燥效果,调整流程或添加硬化剂;
|
2.处理剂干燥不彻底;
|
加强干燥效果,调整流程或添加硬化剂;
|
3.处理剂强度不够
|
a.添加较多比例硬化剂加强效果;
|
b.换用处理力强的处理剂
|
4.鞋面可能是油性的PU料或移膜革
|
在处理剂内加硬化剂
|
5.鞋面有可能是尼龙料或是麻布料
|
用PVC处理剂
|
6.鞋面面料不一样,有些皮料要处理
|
用尼龙处理剂加RFE处理
|
7.有的面料太硬要做特别处理
|
用真皮专用胶处理
|
8.真皮,PU覆膜皮打粗不够
|
可用处理剂预先处理一遍
|
9.人造革面没有上处理剂或用错处理剂
|
正确识别材料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
|
三.底面均有胶
但粘力差
|
1.加压不到位;
|
想办法加压到位,尤其是鞋子边缘部位,搞好鞋机压模,尽量做到压实;
|
2.加压不及时;
|
缩短烘箱与加压机的距离间隔;
|
3.欠胶
|
多跟现场沟通,使他们刷胶到位
|
四.双面带胶,
表面粗糙
|
1.加压不到位
|
调整压机确保压机加压时力度及时间匀到位
|
2.胶水不干
|
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胶面达到最佳期的活化状态
|
五.双面带胶,表面光滑
|
1.胶水死胶
|
a.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鞋子胶面在贴合时达到最佳的活化状态
|
b.调整固化剂比例,避免胶水过早死胶
|
c.胶水没有活化,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达到最佳的活化状态
|
2.冷风直接吹到胶面
|
a.尽量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胶面
|
b.注意保持贴合时的胶面温度
|
3.超过粘性维持时间贴合
|
必须要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
|
时
装
鞋
|
一.鞋底脱胶
|
1.PVC沿条脱胶;
|
可通过硬化剂加强处理剂效果;
|
2.橡胶底片脱胶
|
a.橡胶底片重新打粗或清洗;
|
b.加强处理剂并注意干燥彻底
|
3.橡胶底投打磨好;
|
充分均匀打磨橡胶底;
|
4.生胶底片打磨不到位;
|
重新充分打磨;
|
5.B粉加入量不够;
|
加入足够量的B粉;
|
6.未处理或用错处理剂;
|
正确鉴别材料,选用正确的处理剂;
|
7.处理剂未干透;
|
待处理剂干透后再上胶;
|
8.底材不纯
|
可在处理剂中加入适量的硬化剂来处理
|
9.鞋底胶水中硬化剂不够
|
胶水中加适量的固化剂(3%-5%);
|
|
对于EVA底,上UV照射处理剂后经紫外线照射处理效果更好
|
二.鞋面脱胶
|
1.清洁剂干燥不彻底;
|
加强干燥效果,调整流程或添硬化剂;
|
2.处理剂干燥不彻底;
|
加强干燥效果,调整流程或添硬化剂;
|
3.处理剂强度不够
|
a.使用含有THF的加强型处理剂;
|
|
b.使用硫化剂,硫化水或加重硬化剂的比例以加强效果
|
4.革料表面有胶膜;
|
对于牛皮、PU覆膜皮,打磨均匀到位,并尽可能深些,
|
|
最好处处白色起毛;用处理剂,清洗剂或打磨去掉表面胶膜;
|
5.革料面有油漆;
|
用处理剂,清洗剂或打磨去掉表面油漆;
|
6.布面料上胶不够
|
可上二次胶,或加上一次补强胶
|
7.人革面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人革面应选用相应处理剂处理
|
8.鞋面胶硬化剂量不够
|
胶水中加入的硬化剂以3-5%为佳,如油皮含油量大则需加更多的硬化剂
|
三.接枝胶不粘
|
1.雨天潮湿不粘;
|
注意工作场所保持通风干燥;
|
2.胶水自身粘力不够;
|
选用性能优异的高档产品;
|
3.过了开放时间才粘贴;
|
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;
|
4.温度太低没有粘性
|
稍稍热活化后再行贴合
|
四.中底胶不粘
|
1.雨天潮湿不粘;
|
注意工作场所保持通风干燥;
|
2.胶水自身粘力不够;
|
选用性能优异的高档产品;
|
3.过了开放时间才粘贴;
|
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;
|
4.温度太低没有粘性
|
稍稍热活化后再行贴合
|
五.鞋面都有胶但
粘不上或粘力差
|
1.加压不到位;
|
想办法压到位,边上可用手压;
|
2.加压不及时;
|
覆底后应尽快地压好;
|
3.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;
|
温度要与流速及季节相适应;
|
4.鞋底不平,或鞋面有针车油(沙滩鞋)
|
鞋底应削平,有针车油要清洁干净
|
六.有些地方粘得好
有的地方却脱胶
|
1.压不到位;
|
压力要均匀,要垫好,边是可用手压;
|
2.有些地方打粗不够好;
|
打粗要均匀;
|
3.处理剂处理不均匀;
|
处理剂要刷到位,特别是TPR,RB;
|
4.涂胶不均匀;
|
刷胶要均匀;
|
5.贴合,加压不及时
|
贴合温度不能太低,要及时加压
|
七.底、面均有胶但
粘不上或粘力差
|
1、加压不到位;
|
想办法加压到位,尤其是鞋子边缘部位,
最好先用锤子压贴或用轮子滚压
|
2、加压不及时
|
缩短烘箱与加压机间的距离;
|
3、欠胶
|
多上一次胶或加上一次补强胶;
|
4.没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
|
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;
|
5.硬化剂加入过量
|
硬化剂的量控制在胶水的3-5%为佳;
|
6.冷风吹到上胶面
|
避免冷风吹到胶面
|
八.底、面均有胶
丝很长、粘力差
|
1、未加或硬化剂加入量不够;
|
提高固化剂用量;
|
2、胶膜烘干不够;
|
提高烘箱温度或减慢流水线速度;
|
3、烘箱温度过高。
|
调整烘箱温度至60-60℃或出烘箱1分钟后贴合
|
九.有些地方粘
得好有些地方脱胶
|
1、打磨不均匀;
|
打磨尽量均匀;
|
2、加压不均匀、不到位;
|
尽量加压到位;
|
3、涂胶不均匀;
|
涂胶尽量均匀;
|
4.处理剂涂刷不均匀;
|
处理剂涂刷均匀;
|
5.胶水加入硬化剂后搅拌不均匀;
|
胶水中加入硬化剂后一定要按要求搅拌均匀;
|
6.贴合不到位;
|
补胶,贴合到位;
|
7.压机不到位
|
补胶,压机到位
|
十.鞋头或鞋跟
拉丝或弹开
|
1、胶水抗拉丝级别不够
|
改用抗拉丝型胶水;
|
2、鞋子从烘箱出来冷却时间不够;
|
增加烘箱与加压机间的距离;
|
3.材质本身张力太大;
|
改变鞋材;
|
4.错用处理剂;
|
根据材质选用正确的处理剂;
|
5.胶水中未加或加入的硬化剂量不足
|
硬化剂的量控制在胶水的3-5%为佳
|
十一.泛黄
|
1、胶水耐黄性能不够;
|
选用耐黄PU胶;
|
2、硬化剂加入量太多;
|
选用耐黄变型固化剂;
|
3、鞋材耐黄性差
|
a.在粘合界面间的溢胶处涂上耐黄变覆盖液
|
b.选用耐黄性好的鞋材。
|
十二.贴好后再过烘箱,发现贴合部位已暴开
|
1.胶水耐热性差;
|
换用耐热性能好的胶水;
|
2.未加或少加硬化剂;
|
硬化剂的量控制在胶水的3-5%为佳;选用性能优异的硬化剂
|
3.处理不当
|
针对材质选用正确的处理剂,处理方法
|
十三.部分材料处理上胶后会有裂纹、腐蚀严重
|
处理剂效果太强
|
a.选用处理效果弱的处理剂;
|
b.不加硬化剂
|
PU/PVC贴合后
发现暴开
|
1.可塑剂移行;
|
先用清洁剂清洗再上处理剂,胶水
|
2.PU材料上油漆脱落
|
运
动
鞋
|
一.胶膜全部走向
鞋面(鞋底脱胶)
|
1.橡胶底打粗时间过长
(橡胶底通常超过一星期要重新
打磨)或打磨不够粗;
|
a.橡胶底尽量重新打磨并磨粗,如是深色
的可以用双组份橡胶处理剂加3%B粉;
|
2.鞋底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准确识别鞋底材料类型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;
|
3.处理剂未烘干或处理剂烘干温度太低;
|
适当地把烘箱温度调高,务必将处理剂烘干;
|
4.鞋底的油性较重;
|
先用抗油性处理剂处理后烘干,再加3-8%RFE固化剂再上处理剂处理;
|
5.鞋底胶水中硬化剂加入量不够;
|
胶水中加适量的固化剂3-5%;
|
6.鞋底,鞋面均有胶,但拉力不够
|
调整压机的压力加大,多上一次胶
|
7.橡胶没有打粗或打磨不够深、粉末未清干净;
|
橡胶尽量打粗好,并清除粉末;
|
8.EVA没打粗好或没有照射处理;
|
EVA底要打粗或照射处理;
|
9.胶粘剂,硬化剂量不够
|
对材质较杂的稍多加点硬化剂
|
10.材料含杂质
|
正确识别所含杂质,处理剂有时须做适当调整
|
11.EVA照射问题
|
根据EVA颜色调整相应的照射能量
|
12.TPR破水,干燥不完全
|
a.调整烘箱的温度及时间,确保完全干燥
|
|
b.在TPR破水中添加RFE,加速其结晶速率
|
13.TPR油性较重,破水处理不到位
|
a.在TPR破水中添加RFE加强其抗油性
|
|
b.进行TPR表面前清洗
|
14.胶水干燥程度不足
|
用接枝胶打底胶
|
二.胶膜全部走向
鞋底(鞋面脱胶
|
1.真皮打粗不够均匀;
|
真皮要打磨均匀;
|
|
2.牛皮,PU覆膜皮打磨不够深;
|
牛皮,PU覆膜皮打磨尽量打磨深些,最好处处白色起毛;
|
|
3.鞋面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准确识别材料类型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;
|
|
4.处理剂未烘干;
|
处理剂尽量烘干且烘干温度调高些;
|
|
5.鞋面胶水中硬化剂添加量不够
|
胶水中加适量的固化剂3-5%;
|
|
6.网布胶不够或没上处理剂
|
网布要刷两次胶,尼龙要用处理剂,必要时加入硬化剂
|
|
7.多孔,表面粗糙材料
|
选用高粘度,高固含量胶水上两次胶
|
|
|
鞋材预热后再上处理剂效果更好.
|
|
8.MD,EVA破水,干燥不完全
|
a.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处理剂完全干燥
|
|
|
b.在MD,EVA破水中添加RFE加快其结晶速率
|
|
9.MD,EVA表面较光滑,打粗程度不够
|
重新打粗,确保大底表面的打粗程度
|
|
10.MD照射强度不够
|
调整UV灯的能量,确保足够的照射能量
|
|
11.PU,超纤表面处理不到位
|
a.在鞋面处理剂中添加RFE,提高其处理效果
|
|
|
b.表面打粗
|
|
|
c.表面清洗
|
|
12.真皮表面未打粗
|
真皮表面要打粗且深度要达到,可用241H处理
|
三.双面带胶,
表面光滑
|
胶水死胶
|
1.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鞋子胶面在贴合时达到最佳的活化状态
|
2.调整固化剂比例,避免胶水进早死胶
|
3.胶水没有活化,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达到最佳的活化状态
|
4.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
|
5.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胶面
|
四.双面带胶,
表面粗糙
|
1.加压不到位
|
调整压机确保压机加压时力度及时间均到位
|
2.胶水不干
|
调整干燥条件,确保胶面达到最佳期的活化状态
|
五.鞋面都有胶但粘
不上或粘力差
|
1.加压不到位;
|
想办法压到位,边上可用手压;
|
2.加压不及时;
|
覆底后应尽快地压好;
|
3.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;
|
温度要与流速及季节相适应;
|
4.鞋底不平,或鞋面有针车油
|
鞋底应削平,有针车油要清洁干净
|
六.有些地方粘得好有的地方却脱胶
|
1.压不到位;
|
压力要均匀,要垫好,边角可用手压;
|
2.有些地方打粗不够好;
|
打粗要均匀;
|
3.处理剂处理不均匀;
|
处理剂要刷到位,特别是TPR,RB;
|
4.涂胶不均匀;
|
刷胶要均匀;
|
5.贴合,加压不及时
|
贴合温度不能太低,要及时加压
|
七.底、面均有胶但
粘不上或粘力差
|
1、加压不到位;
|
想办法加压到位,尤其是鞋子边缘部位,最好先用锤子压贴或用轮子滚压
|
2、加压不及时
|
缩短烘箱与加压机间的距离;
|
3、欠胶
|
多上一次胶或加上一次补强胶;
|
4.没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
|
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;
|
5.硬化剂加入过量
|
硬化剂的量控制在胶水的3-5%为佳;
|
6.冷风吹到上胶面
|
避免冷风吹到胶面
|
八.底、面均有胶丝
很长、粘力差
|
1、未加或硬化剂加入量不够;
|
提高固化剂用量;
|
2、胶膜烘干不够;
|
提高烘箱温度或减慢流水线速度;
|
3、烘箱温度过高。
|
调整烘箱温度至60-65℃;或出烘箱1分钟后贴合
|
九.有些地方粘得
好有些地方脱胶
|
1、打磨不均匀;
|
打磨尽量均匀;
|
2、加压不均匀、不到位;
|
尽量加压到位;
|
3、涂胶不均匀;
|
涂胶尽量均匀;
|
4.处理剂涂刷不均匀;
|
处理剂涂刷均匀;
|
5.胶水加入硬化剂后搅拌不均匀;
|
胶水中加入硬化剂后一定要按要求搅拌均匀;
|
6.贴合不到位;
|
补胶,贴合到位;
|
7.压机不到位
|
补胶,压机到位
|
十.鞋头或鞋跟拉丝
或弹开
|
1、胶水抗拉丝级别不够
|
改用抗拉丝型胶水;
|
2、鞋子从烘箱出来冷却时间不够;
|
增加烘箱与加压机间的距离;
|
3.材质本身张力太大;
|
改变鞋材;
|
4.错用处理剂;
|
根据材质选用正确的处理剂;
|
5.胶水中未加或加入的硬化剂量不足
|
硬化剂的量控制在胶水的3-5%为佳
|
十一.泛黄
|
1、胶水耐黄性能不够;
|
选用耐黄PU胶;
|
2、硬化剂加入量太多;
|
选用耐黄变型固化剂;
|
3、鞋材耐黄性差
|
a.在粘合界面间的溢胶处涂上耐黄变覆盖液
|
b.选用耐黄性好的鞋材。
|
十二.贴好后再过烘箱,发现贴合部位已暴开
|
1.胶水耐热性差;
|
换用耐热性能好的胶水;
|
2.未加或少加硬化剂;
|
硬化剂的量控制在胶水的3-5%为佳;选用性能优异的硬化剂
|
3.处理不当
|
针对材质选用正确的处理剂,处理方法
|
十三.部分材料处理上胶后会有裂纹会腐蚀严重
|
处理剂效果太强
|
a.选用处理效果弱的处理剂;
|
b.不加硬化剂
|
PU/PVC贴合后
发现暴开
|
1.可塑剂移行;
|
先用清洁剂清洗再上处理剂,胶水
|
2.PU材料上油漆脱落
|
篮
球
鞋
|
一.胶膜全部走向鞋面
(鞋底脱胶)
|
1.橡胶底打粗时间过长(橡胶底
|
橡胶底尽量重新打磨并磨粗,如是深色的可以用双组份橡胶处理剂加3%B粉;
|
通常超过一星期要重新打磨)或打
|
磨不够粗;
|
|
2.鞋底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准确识别鞋底材料类型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;
|
3.处理剂未烘干或处理剂烘干温度太低;
|
适当地把烘箱温度较高,必须将处理剂烘干;
|
4.鞋底的油性较重;
|
先用抗油性处理剂处理后烘干,再加3-8%RFE固化剂再上处理剂处理;
|
5.鞋底胶水中硬化剂加入量不够;
|
胶水中加适量的固化剂3-5%;
|
6.鞋底,鞋面均有胶,但拉力不够
|
调整(加大)压机的压力,多上一次胶
|
7.PU,超纤表面处理不到位
|
a.在鞋面处理剂中添加RFE,提高其处理效果
|
b.表面打粗
|
c.表面清洗
|
|
8.真皮表面未打粗
|
真皮表面要打粗且深度要达到
|
二.胶膜全部走向鞋底(鞋底脱胶)
|
1.真皮打粗不够均匀;
|
真皮要打磨均匀;
|
|
2.牛皮,PU覆膜皮打磨不够深;
|
牛皮,PU覆膜皮打磨尽量打磨深些,最好处处白色起毛;
|
|
3.鞋面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准确识别材料类型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;
|
|
4.处理剂未烘干;
|
处理剂尽量烘干且烘干温度调高些;
|
|
5.鞋面胶水中硬化剂添加量不够 ;
|
胶水中加适量的固化剂3-5%;
|
|
6.高频脱模剂较重
|
用丙酮或丁酮先清洗再后烘干再上处理剂;
|
|
|
*鞋材预热后再上处理剂效果更好.
|
三.鞋面,底部有胶但
粘不上或粘力不好
|
1.覆底时温度太低;
|
覆底时不应低于55℃;
|
2.TPR底油性重;
|
TPR油性重应先用快干水或甲苯清洗;
|
3.加压不及时,不到位;
|
加压要及时,边缘压不到可用手工挤压;
|
4.胶水本身性能不好
|
提高胶水性能或加硬化剂
|
四.有的部位粘得好
但有的部位脱胶
|
1.打磨不到位;
|
打粗均匀到位;
|
2.加压不到位;
|
调压机或调整鞋楦尺寸,或用手压;
|
3.涂胶不均匀或处理剂不均匀;
|
胶水要均匀涂刷,处理剂要擦到位;
|
4.贴合不及时
|
在粘性维持时间内完成贴合
|
五.泛黄
|
1.胶水耐黄级别不够;
|
选用耐黄变好的胶水;
|
2.硬化剂耐黄变差或加入量太多;
|
选择耐黄变的硬化剂并控制用量;
|
3.材料本身会导致胶变黄;
|
换鞋材;
|
4.A+B系列橡胶处理剂会导致鞋底变黄;
|
最好用不加粉的单组分处理剂;
|
5.胶水刷到边上未清洁
|
及时除去外溢的胶水
|
沙
滩
鞋
|
底面均有胶但粘
不上或粘力差
|
1.硬化剂不够;
|
提高硬化剂的用量;
|
2.胶膜烘干不够;
|
调整烘箱温度;
|
3.烘箱温度不够
|
减慢流水线速度
|
4.胶水烘干时间过长,已死胶
|
调整烘箱温度或调整干燥时间
|
5.粘合时已无粘性
|
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
|
凉
鞋
|
一.鞋面中间
带子易掉
|
1.前段攀帮用的黄胶耐热性差,粘力差;
|
改用耐热性稍好,粘力强的接枝胶,最好改用PU胶,效果特好;
|
2.带子稍短
|
带子稍长或面积大一点,接触面稍大一点
|
二.胶膜全部走向
鞋面(鞋底脱胶)
|
1.处理剂未干;
|
处理剂要干,调温,调速;
|
2.橡胶底打磨不够深并未清理粉末;
|
橡胶底要打粗好并清洁粉末;
|
3.橡胶加B粉量不够;
|
B粉量要加够,难处理的稍加多点;
|
4.鞋底油漆较多;
|
油漆多的先清洁再处理;
|
5.用错处理剂
|
根据不同的底选用不同的处理剂
|
三.胶膜全部走向
鞋底(鞋面脱胶)
|
1.真皮,PU覆膜皮未打粗或打粗不好;
|
真皮,PU覆膜皮要打粗好;
|
2.鞋面没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根据不同鞋面选用不同的处理剂;
|
3.处理剂未干;
|
处理剂要干,特别是做擦色革的;
|
4.带子上有针车油;
|
带子有针车油,要先清洁;
|
5.尼龙,编织带处理不好
|
处理剂里要加硬化剂,最好打粗一下
|
四.鞋面,鞋底都有胶
但粘不上或粘力差
|
1.覆底时温度太低;
|
真皮,PU覆膜皮要打粗好;
|
2.TPR鞋底油性重;
|
根据不同鞋面选用不同的处理剂;
|
3.加压不及时,不到位;
|
处理剂要干,特别是做擦色革的;
|
4.胶水中未加硬化剂或量不够
|
带子有针车油,要先清洁;
|
处理剂里要加硬化剂,最好打粗一下
|
五.有的部位粘得好,
但有的部分脱胶
|
1.打粗不均匀;
|
打粗要均匀;
|
2.涂胶不均匀,或处理剂没有到位;
|
刷胶要均匀,不一定要多但要有,处理剂要擦到位;
|
3.加压不到位;
|
加压要到位,特别是带子多的地方;
|
4.贴合不及时
|
要及时贴合,与加压
|
皮
鞋
|
一.胶膜全部走向
鞋面(鞋底脱胶)
|
1.橡胶,EVA打粗不够
|
打粗要均匀,打粗后一周内使用
|
2.处理剂用错未干
|
正确识别材质并选用相应处理剂,且要烘干
|
3.鞋底表面有油漆/脱膜剂
|
用清洁剂清除TPR、必要时刮去表层
|
4.含杂质多
|
根据含杂质量可选用不同处理剂处理。例如:EVA含橡胶多,可用双组分橡胶处理剂处理,必要时可在单组分橡胶处理剂中添加RF或RFE
|
5.表面油墨,油漆影响;
|
清洗后上处理剂,并保证清洁剂干燥;
|
6.特殊材料(聚醚脂等)
|
针对材质加强清洁剂或处理剂强度以及通过加硬化剂加强
|
二.胶膜全部走向
鞋底(鞋面脱胶)
|
1.真皮打粗光滑,不够深,不到位;
|
打粗要打出纤维,起毛
|
2.油皮,油性过重
|
打粗要打出纤维,起毛,处理剂加RFE,RF(5-20%)
|
3.打腊革难处理革甚至有油漆
|
a.最好处理后过加硫箱以利彻底干燥
|
b.用清洁剂清洗,处理剂加RF或RFE
|
4.用错处理剂,处理剂未干
|
正确识别材质选用相应处理剂且烘干
|
5.多孔,表面粗糙的材料
|
选用高粘度,高固含量胶水,最好上两次胶
|
三.两面有胶膜
但易脱胶
|
1.胶膜表面光滑
|
在胶水最佳粘性时间贴合,压机到位且适中不能包风
|
2.胶膜表面粗糙
|
改善积胶,调整烘箱温度时间,温度不宜过高,增加硬化剂等
|
女
鞋
|
一.胶膜全部走向
鞋面(鞋底脱胶)
|
1.橡胶底没打磨或打磨不够粗;
|
橡胶底尽量打磨至所有光亮消失,表面粗糙;
|
2.鞋底没上处理水或用错处理水;
|
准确识别底材料类型,选用相应的处理剂;
|
3.处理水未烘干;
|
处理剂尽量烘干温度调高些;
|
4.胶浆中固化剂加入量不够;
|
胶浆中多加固化剂,一般在3-5%;
|
5.特殊鞋底材料
|
在相应的处理剂中添加8-10%的RFE处理,效果会更好
|
二.胶膜全部走向
鞋底(鞋面脱胶)
|
1.真皮,PU覆膜皮打磨不够粗;
|
对于各类真皮,PU覆膜皮,尽量打磨深些,最好处处白色起毛;
|
2.人造革面没有上处理剂或上错处理剂;
|
人革面应选用相对应处理剂处理,特殊材料人革面,
可在相对应的处理剂中添加8-10%的RFE;
|
3.处理剂未干;
|
处理剂一定要烘干且烘干温度调高一些;
|
4.胶浆里没加入适量的硬化剂(用量不够)
|
胶浆中添加3-5%的硬化剂,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,
相应的增加硬化剂的添加量
|
三.底面均有胶,但
粘不上或粘力差
|
1.易脱层的绒布料,沙丁料;
|
可用尼龙处理剂先处理绒布料表面,烘干后再上胶,
多孔材料应上二次胶;
|
2.加压不到位;
|
想办法加压到位,尤其是鞋子周边部位先用锤子压贴或用轮子滚压;
|
3.加压不及时;
|
把接近加压机的那一段烘箱往加压机方面紧靠1/2距离;
|
4.欠胶;
|
多上一次胶;
|
5.贴合不及时
|
鞋底,面流出烘箱后要及时贴合
|
四.底,面均有胶,但
粘丝很长或粘力差
|
1.固化剂添加量不够;
|
增加固化剂用量;
|
2.胶膜烘干不够,不能活化;
|
提高烘箱温度或加快流水线速度;
|
3.烘箱温度过高,造成胶膜死胶;
|
适当降低烘箱温度或加快流水线速度;
|
4.处理剂未干;
|
处理剂烘干后再上胶;
|
5多孔材料
|
应上二次胶
|
五.有些地方粘得很好,
有些地方脱胶
|
1.打磨不够均匀;
|
打磨尽量均匀些;
|
2.加压没做到处处压贴;
|
想办法尽量处处压贴;
|
3.涂胶不均匀;
|
涂胶尽量均匀,不能积胶或少胶;
|
4.处理剂处理不到位
|
处理剂要完全处理到位;
|
六.鞋头或鞋跟起
丝或弹开
|
1.胶水抗拉丝级别不够;
|
转用抗拉丝的胶水;
|
2.鞋子从烘箱出来冷却时间不够;
|
烘箱离加压机的距离再拉开些;
|
3.固化剂不足
|
增加固化剂用量
|
七.泛黄
|
1.胶浆耐黄级别不够;
|
尽量选用耐黄PU胶;
|
2.硬化剂加入量太多,或者硬化剂耐黄级别不够;
|
选用耐黄级别高的硬化剂,相对减少硬化剂的添加量;
|
3.橡胶底选用双组分处理剂;
|
可在双组分处理剂后,用A剂洗橡胶边缘;
|
4.鞋材耐黄级别不够;
|
选择耐黄级高的鞋材;
|
5.浅色鞋材的处理剂
|
对于浅色鞋材,应相对的选用浅色的无色处理剂
|
|